其实新加坡的教育理念是从娃娃抓起。从娃娃抓起,表示的是某种习惯、或者某项技艺,要从小就开始培养与锻炼,同时也带有一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意味。那么,怕输的新加坡人有那些“从娃娃抓起”的事项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娃娃抓起”之新加坡知识产权保护
早在2013年,新加坡知识产权局就开始在小学推出宣传活动,通过短剧教导小学生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在剧中,名为HIP的吉祥物教小朋友一些基本的知识产权知识,如在原创者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其作品时要给予署名,不要从网络随便下载免费电影、音乐等。
新加坡律政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英呼吁教育工作者在增强孩子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方面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她说:“新加坡的经济增长源自创意和文艺创作,保护和开发知识产权与我们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确保下一代具备基本的知识产权知识,他们可能是未来的发明家、设计师、作曲家及消费者。”
局长陈一山说,小学生也可能是知识产权的拥有者,宣传活动可以让小朋友们了解到,在希望别人尊重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要尊重其他原创者的作品。
“从娃娃抓起”之新加坡的国民教育
新加坡政府和学者通常把爱国主义叫做“国家意识”。“国家意识”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国家认同和国民身份认同的教育,树立“我是新加坡人”的信念。利用国家政策导向,新加坡通过学校和社会教育途径对中小学生进行“国家意识”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新加坡中小学的“国家意识”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中,渗透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上,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教育,并在无形中实践着“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的国家。正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讲的,重视对新加坡人国家意识的培养,便是建设好国家的关键,“新加坡人是一个出生、成长或居住在新加坡的人,他愿意维持现在这样一个多种族的、宽宏大量、乐于助人、向前看的社会,并时刻准备着为之献身。
“从娃娃抓起”之编程教育
配合新加坡智慧国愿景,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计划到今年4月,让7.2万名小学至大专的学生通过各项学习项目及比赛活动提高对编码和电脑程序编写的知识和兴趣。
IDA推出近一年的“CODE@SG”计划,通过一系列活动鼓励学生及一般民众学习电脑编程和计算思维,借此启发年轻人对科技和数码媒体的兴趣,培养未来的科技专才。计划受到积极响应,至今已让1.9万名学生受惠。
前年4月推出的“编码乐”,是“CODE@SG”计划下的一个措施,由IDA和新加坡教育部携手展开,通过趣味方式教导学生程序设计和计算。目前,23所中小学的2700名学生体验了“编码乐”项目。预计到了2016年,参与过项目的学生将达3.2万人。
“从娃娃抓起”之保持环境清洁
不乱丢垃圾、饭后清理碗碟、保持环境清洁……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习惯,其实都应从小培养起。
从今年起,所有小学、中学、高级中学和初级学院将在校内每日推行清洁活动,让学生打扫校园里的公共空间,培养年轻一代对环境清洁的责任感。到了今年底,所有院校将在校内每日推行各自的打扫活动,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为保持校园清洁尽一分力。校方可安排在不同时段,如上课前、休息时间或放学前,让学生打扫校园内公共空间,如课室、走廊和食堂等,厕所除外。